提及漢鋼公司板材電工界的“技術能手”,設備檢修中心的李卓卓必有姓名。進入公司兩年,他便從初出茅廬、連鋼坯型號都難以辨識的新手,蛻變為榮膺“陜西省機械冶金建材系統技術能手”稱號的技術骨干。且看他在追夢征途上,如何完成這場華麗逆襲。
初入職場:從理論到實踐的“破壁”
2023年(nian),李(li)卓卓帶著(zhu)大(da)學打下(xia)(xia)的(de)扎(zha)實理論(lun)基(ji)礎,穿(chuan)上(shang)工裝(zhuang),成了(le)漢鋼公司(si)的(de)一(yi)名(ming)電工。第一(yi)次站(zhan)在軋機(ji)2ER操(cao)作臺樓(lou)下(xia)(xia)的(de)電氣值(zhi)班室里,他望著(zhu)轟(hong)鳴運(yun)轉(zhuan)的(de)設備,既興奮又忐忑。當(dang)師傅帶著(zhu)他第一(yi)次巡檢時(shi),那些復雜的(de)電氣接線、閃爍的(de)控制屏,讓他真切感受到“紙上(shang)得來終覺淺”。
在師(shi)傅的悉心指導(dao)下,他背起電(dian)工包奔走現(xian)場各處(chu)點(dian)檢(jian),也會常常被看(kan)似(si)簡(jian)單的設(she)備故障難住,比如遇到軋機傳動系統的信(xin)號異常時,師傅總會耐心教他如何使用萬用表逐段排查,如何識別因高溫環境導(dao)致(zhi)的線路老(lao)化等(deng)。從(cong)停電(dian)掛牌(pai)后對(dui)各設(she)備的(de)細致(zhi)檢查,到送電(dian)環(huan)節的(de)精準確認(ren),下線電(dian)機(ji)的(de)獨(du)自維修。漸漸地,他(ta)能獨立更換燒損的繼電器或調試變頻器參(can)數,每一次成(cheng)功修復都讓他(ta)體(ti)會到(dao)實踐磨礪出的自信與成(cheng)就感。
技術精進:在挑戰中啃下“硬骨頭”
真正讓李卓卓技術快速提升的,是他積極參與各類檢修和設備改造項目的經歷。面對公司軋機產線的電氣設備安裝與調試任務,滿紙英文的安裝說明書、由代碼構成的數據參數并未難倒他。他借助互聯網逐字翻譯,遇到專業詞匯便查詞典,再結合設備實物反復比對,或向老師傅請教原理。
每次夜班,他都會伏案鉆研電路圖反復推演,甚至拆裝熱繼電器驗證判斷。“有時一個故障點排查數小時,但每解決一次問題,對設備的理解就更深一層。”他說。一次夜間軋機電(dian)機突發異響導致停軋,機電維修團隊悉數到場,李卓卓被釘釘消息驚醒,疾步奔赴現場。配合老師傅更換編碼器、調整模塊參數、檢測線路連接后,異響雖減弱卻未根除。他憑借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提出:“可能與電壓穩定性有關。”老師傅們目光齊聚,恍然大悟。此事讓同事對其技能刮目相看,也堅定了他深耕電工技術的決心。
挑(tiao)戰(zhan)自我:在競賽中(zhong)綻放光芒
現場設備逐漸熟悉掌握后,他主動報名參加公司及以上單位組織的各類技能培訓。“與各地同行切磋,才能發現自身不足。”他說。
鉆研更復雜前沿的電氣技術,主動參與高難度設備改造項目,堅持參加公司月度電氣儀表自動化培訓,全力投入“沙鋼杯”職業技能競賽的脫產集訓……在理論與實操技能的飛躍提升下,他于今年第十一屆“陜鋼杯”職工職業技能競賽中,與同行業電工高手同臺比拼,憑借扎實的專業功底和精湛技藝過關斬將,最終榮獲“陜西省機械冶金建材系統技術能手”稱號,為個人職業生涯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。
未來可期(qi):在熱愛中繼續(xu)前行
從職場新人到技術能手,李卓卓的逆襲并非坦途。他曾因英文說明書徹夜難眠,曾因故障排查方向錯誤虛耗整晚,甚至在賽前集訓時自我懷疑。支撐他走下去的,始終是對電工技術的赤誠與對夢想的執著。每次故障排除的成就,每次技術突破的喜悅,都讓所有付出變得值得。
他深知這僅是起點,未來仍有更多挑戰。“技術能手”的本質,是將熱愛轉化為行動,讓堅持沉淀為能力,在平凡崗位書寫不平凡的篇章。(設備檢修中心 劉姍 曹娟娟)